吴江哪里的腰花面好吃?

邴美柔邴美柔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杨家浜路上,有一家人气很旺的小店,叫“老苏州”。他家腰花面很好吃! 我和小伙伴是冲着腰花面去的,到店时已经12点多了,但我们还是吃到了。

首先上的是面,看起来蛮普通的,就是普通细面。但吃起来味道很赞 然后上的是两盘菜,一盘炒肉皮、一盘酱爆鳝丝。说实话,我不是很爱吃甜口,所以鳝丝那盘我没动(其实是我不会剥壳,信不信由你)。这盘炒肉皮的味道也还不错哦~

重头戏来了!!! 终于上桌了!!! 看起来红彤彤油亮亮的,很有食欲吧~ 面条铺满底,上面盖着一片片脆生生绿油油的韭菜叶,再撒上一层厚厚的蒜泥。

轻轻拌匀后,每根面上都沾满了红色的汁水,光看着就垂涎欲滴有木有啊~ 尝一口,哇哦~香喷喷滑溜溜软绵绵有嚼劲的宽窄适宜的刀切面浸透浓浓的酱香和蒜香,再来一口,哎哟喂~灵魂都在颤抖呀~

友情提示:记得别放太多酱料,不然会太咸哦。

柏寒柏寒优质答主

在吴江松陵镇通运街上,有一家名为“吴老三腰花面”的面馆。这家店面积不大,每天从清晨五点开始,门口就排起长龙,一直要延续到日落时分。食客络绎不绝,很多是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

吴老三腰花面,是祖传三代的百年老店。早在清朝末年,吴江民间就有“北岸茶社,南岸腰花”的说法。清末民国时期,江南水乡多有小调“茶馆书场有三吴,东荡子酒,茶馆酒,茶房店,六角厅”,南岸就是指当今通运街南岸的“吴老三腰花面”老店位置。清同治光绪年间,吴江人高锦农在通运街南岸开了一家名为“三余茶社”的点心店,做的茶点香糯可口,还创制了一道鲜美无比的独门家常菜——腰花,常有人一边喝着茶,一边吃着香糯可口的点心,吃着鲜美无比的独门家常菜——腰花,这就是“吴老三腰花面”的前身。

据传,高锦农本是富庶户人家,靠祖上留下的田产优哉游哉地过日子。谁料一场兵乱,田产被抢,人丁离散,仅剩祖上留下的十来亩薄田,养不活一家老小。实在过不下去,他便把祖业典当给别人,变卖后的钱用来开了一家点心店。俗话说“荒年饿不死手艺人”,高锦农是个会过日子的人,加上起早贪黑,生意还不错。

高锦农除了做茶点外,还做面条,一来可以招待来茶社的常客,二来,又可另加面条卖给那些远道赶来的客人。高锦农会过日子,也爱琢磨,他想点心和面条总是干的,不如加点汤,吃起来口味更好,也便宜。所以,他将腰花和猪肝烩在一碗汤中,这汤又鲜又香,还便宜,很合穷人家的口味,于是引来了许多客人来买。

高锦农没有沾沾自喜,他觉得如果每碗汤都要放猪肝和腰花,成本太高,赚不了多少钱。后来,高锦农想到一个好点子:他把猪肝烩在汤中,让每碗面条都有鲜而且不贵,再将腰花单做,并用高汤烩,这样,腰花味鲜醇美,价格也不贵。因为猪肝烩汤便宜,腰花单烩汤价格贵些,穷人吃猪肝烩面,富人吃腰花烩面,这样两样面做起来,客人更多了。为了不致混淆,他就将猪肝烩面称为“大面”,每碗30文或40文;将腰花烩面称为“细面”,每碗50文或60文。

高锦农有个儿子叫高林元,承继父业开“三余茶社”。高林元是个爱琢磨的人,除了经营好“三余茶社”外,他还精心研究点心和制作腰花烩面的技术。他觉得“三余茶社”做的猪肝面和腰花面虽然好吃,但毕竟猪肝面和腰花面的制作工序差不多,还是有近亲相似之嫌,客人吃着也不会更香。于是,他就潜心研究两种面的制作工艺,把父亲做的猪肝烩面,改进改造成五香猪肝,再把猪肝和五香豆、青菜等一起烩在一个小碗中,这样五香味、蔬菜味,味道更佳醇美,又给客人多一种选择,客人吃了后都赞不绝口。他还觉得如果腰花烩面只烩3片腰花,客人吃着不过瘾,他就多放了几片腰花,再加点木耳、青菜,在高汤中烩熟,这样腰花烩面名副其实更好,味道也有了质的飞跃,客人爱吃,又不觉得吃亏,于是他家的面馆生意越来越好。

解放后,高林元响应政府号召,将“三余茶社”收归国营。高林元将腰花面的制作技术悉数教给店里的师傅,并经常回店里指导,使腰花面的工艺不断提高。1979年高林元退休,为了使吴江独有风味的腰花面不失传,他将自己制作腰花面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