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肚包什么好吃?
在吃猪肚包鸡之前,我想先和大家聊聊猪肚包鸡的历史。 据《中国菜谱》记载,猪肚包鸡是清末民初广州一带流行的饮食佳肴。在当时,由于广州富商较多,而他们又有养小妾的习惯,因此在广州就有不少食肆以“猪肚包鸡”作为招牌菜吸引这些富商前来就餐。 不过当时这道菜的做法与现今的猪肚包鸡略有不同,是将整只鸡放入猪肚内煮熟而成。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据说这是因为古时广东多瘴气,而鸡屁股又聚集着淋巴等毒素,因此为了干净,才将鸡全身都塞进猪肚里。
到了民国时期,有一姓林的广东人就把该菜带到香港经营,并改进了制作方法,使猪肚包鸡成为一道用猪肚包裹着鸡肉用炖的方式制作而成的菜品。后来随着港片在大陆的流行,这道美食也开始进入大陆内地。
那说到这,你可能会问了,既然猪肚包鸡最早来自广州,为什么后来又成了港餐呢? 我觉得这可能和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的香港电影产业发展密切相关。众所周知,香港电影史上有“十八般武艺”之称;而在香港影视作品中,又常常能看到餐厅后厨或大排档中有人炒着镬气的画面。
相信大家都知道“镬气”是什么意思吧?它指的是用猛火炒菜所产生的水蒸气碰到锅盖形成的气体。而这种做法也正是如今猪肚包鸡做法的源头之一。因为现在的猪肚包鸡除了要求把处理干净的猪肚和黄草一起放入瓦煲中慢火煨汤以外,还要求最后出锅时汤汁滚开,泡沫增多。而这两点要求正是源自于以前香港饭馆中“炒镬气”时的必备条件。
所以啊,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猪肚包鸡的确属于港菜。而且除了港岛之外,九龙新界等地也有该菜式。只不过在九十年代之后,由于香港电影产业的衰落,以及内地的飞速发展,导致大批香港人移民海外或者到内地定居打工,致使部分港餐连锁店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当然,随着近几年香港经济逐渐回暖,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回港创业或工作,同时港餐也重新在大陆兴起。
好了,关于猪肚包鸡就聊这么多,下次再见啦~